掃一掃轉發到微信朋友圈
近年來,黔南州把發展村集體經濟作為建強農村基層組織的突破口和切入點,作為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的有力舉措,通過對集體經濟組織身份權、經營權、審批權、分配權“四權改革”,全州集體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壯大。目前,黔南州集體經濟收入達3.89億元,近三年年均增長50.82%。
黔南州積極引導非公企業黨組織與農村黨組織結對發展產業,壯大村集體經濟,推動鄉村振興。圖為村民在合作社基地分裝羊肚菌。
賦予身份權讓集體經濟“實起來”
堅持用好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成果,通過村黨組織領辦、創辦村股份經濟合作社,賦予村集體經濟組織特別法人地位,賦予經營管理農村集體“三資”權利,明確村集體所有的土地、林地、荒山、山塘和其他資源性資產交由股份經濟合作社進行經營管理,頒發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證》,用經濟紐帶將群眾組織起來抓生產、抓發展,實行全民持股,打造“股份農民”。
目前,全州規范組建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1275個,經營管理村級“三資”47.77億元,361.34萬人帶資帶股入社,為壯大集體經濟奠定了基礎。
放活經營權讓經營方式“活起來”
明確政府投入建設村屬范圍內的水利設施、教育設施、衛生設施、農業設施、文體設施、脫貧攻堅期間形成的項目等,除國家法律法規有規定外,全部轉交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經營管理,同時將煙花爆竹、技術培訓等特殊經營權向村集體傾斜,確保村集體有家底、有實體、有資源參與市場競爭。
比如,自然資源部門將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、土地開發等項目形成的9960.51畝耕地,全部交由村集體經濟組織進行經營管理,讓村集體經濟組織家底更加殷實。
龍里縣谷腳社區群眾積極入股股份制經濟合作社
下放項目審批權讓村集體“強起來”
項目審批權限全部下放到縣,按照“村申報、鎮審核、部門論證、縣審定”方式加大項目對集體經濟支持。州級組織發改、財政、農業農村、鄉村振興等15家涉農部門出臺支持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政策“大禮包”,明確200萬元以下的項目優先由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實施,甚至部分項目直接由村級當業主,讓村集體經濟組織有事干、有錢賺。
比如福泉市由市委常委會審議,將110個項目預計總投資4.86億元交由村集體組織實施,2021年福泉市村集體經濟達2758.4萬元,同比增長36.4%。
規范分配權讓干部群眾“富起來”
州級明確集體經濟收益中,群眾分紅不得少于50%、提取公積金不少于20%、公益金不得高于10%,2021年全州350個村實現集體經濟分紅,調動了廣大群眾參與的積極性,群眾發自內心講黨的政策好、基層黨組織棒。
同時,科學制定村干部薪酬體系指導意見,明確村干部可按照當年村集體經濟收益的10%—30%進行分紅,比如都勻市馬尾村2021年集體經濟共分紅150萬元,7名村常務干部按照3—5萬元不等進行分紅,加上“一肩挑”報酬每月4780元,村黨組織書記月報酬8196元,進一步提高了村干部工作的積極性。
更多精彩!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黔南熱線官方微信
微微黔南(微信號:qnz999)
黔南熱線版權與免責聲明:
① 凡本網注明"來源:黔南熱線"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稿件,版權均屬黔南熱線網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"來源:黔南熱線"。
② 本網注明"稿件來源"為其它報紙或網站的文/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,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,也不作商業行為。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"稿件來源"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如擅自篡改為"稿件來源:黔南熱線",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,請及時與我們聯系。
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。